【隆重宣佈】《運動科學訓練攻略》正式出版!
承蒙出版社@花千樹有限公司邀請,筆者很高興宣布首本個人著作 - 《運動科學訓練攻略》經近兩年籌劃,終於正式出版! 「運動」可以是一種輕鬆的休閒娛樂,但也可以是一門非常講究的學問。筆者自十年前起於大學主修運動科學,在2017年7月創立 EP Fitness & Health...
【訓練科學】何謂「中樞」與「周邊」疲勞?
任何運動訓練皆會伴隨疲勞,要有效提升練習質量,利用適當的策略來處理和加速恢復至為重要。在運動表現角度,疲勞最簡單可定義為「肌肉無法維持正常的功能,繼而影響表現」。 疲勞主要可分成兩種: 中樞疲勞(central/ CNS fatigue):...
【HIIT】有效消除腹部內臟脂肪?
HIIT近年於全球各地掀起健體熱潮,不少朋友都對它的減脂原理深感興趣。其中,近年有説法指它比起一般運動更能消除頑固的內臟脂肪,以下文章將簡略探討。 何謂內臟脂肪? 人體的脂肪主要可分為兩個類別。第一種為儲存在身體外層近表皮的「皮下脂肪」(subcutaneous fat)...
【提升爆發力】何謂「激活後增益效應」? (PAP)
體能訓練學裡有一個經常為人討論的概念,名為「激活後增益效應」(Post-Activation Potentiation, 簡稱 PAP)。 過往不少學者和教練發現,運動員先進行一組重訓動作,經一段時間休息後,再作爆發性或衝刺動作時表現可顯著提升。其中一個解釋此現象的「體能-...
【重新備戰】8種主要長跑訓練法一覽
隨着疫情緩和,各區運動場陸續重開,不少長跑愛好者都開始重投訓練迎接秋冬賽季。正確了解每種練習背後的原理能使鍛練效果事半功倍。以下分享過往撰寫的一篇文章,分析八種主要長跑訓練方法的作用和實踐注意: 1. 長課 (Long Slow Distance, LSD)...
【耐力訓練】乳酸 (Lactate) 與強度的關係
乳酸 (lactate) 是運動科學裡其中一個最重要的生理指標,它的產生水平和速率能反映運動的強度,跟體能鍛練效果和狀態表現有莫大關係。正確理解箇中概念,可助運動員和教練制定更全面的訓練計劃,促進能量系統建立和疲勞監控。 乳酸水平可透過指頭血液樣本檢測,利用特製乳酸儀...
【訓練科學】雙側 (bilateral)和單側(unilateral) 動作的比較
分享一個教練和運動員經常探討的問題,比較雙側 (bilateral)和單側(unilateral)動作的特點與分別。 雙側動作講求身體兩邊同時發力,以發出最大力量。動作例子包括深蹲(squat)、硬拉(deadlift)和槓鈴臥推(bench...
【達克效應】能力與自信的關係 (Dunning-Kruger Effect)
分享一個很有名的心理學現象,解釋我們學習新事物時經常遇到的「認知偏差」問題。 美國學者David Dunning 和 Justin Kruger於1999年的一項研究中,觀察到人們在學習各種技能如閱讀、駕駛、下棋和運動球技時,往往會經歷以下有趣現象: 1....
【健身迷思】空腹做帶氧,減肥更有效?
空腹做帶氧運動 (Fasted Cardio)的減肥效果在健身界一直引起廣泛討論。坊間有說法認為,經過如一整晚的長時間空腹,體內的醣原(碳水化合物)耗掉得七七八八,同時血糖和胰島素水平相對較低,此時做帶氧可直接利用更多脂肪作燃料,增加消脂減肥效果。但這究竟有否科研根據?...
【重投訓練】認識「50/30/20/10 原則」
近日疫情開始緩和,各大健體設施陸續重開,相信大家都經已急不及待! 要有效而安全地重投訓練,當中有不少地方需要注意。其中美國肌力與體能協會(NSCA) 最近發佈了一個COVID-19參考指引,提到「50/30/20/10 原則」,建議久休復操的運動員或健體愛好者可設計一個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