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of page

【肯亞跑者】時速22公里的背後

有留意開此專欄的朋友都可能會對筆者過往的研究分享有印象,而最近我就很榮幸在一測試中認識到一位來自非洲肯亞的黑人跑手 (Abel) ,首次近距離了解到人種間的獨特生理構造。這位跑手的數據實在讓我們大開眼界,體格和心肺能力皆達頂尖水平,實屬罕見。然而,在各項亮麗指標背後,筆者卻在跟他言談間得到更深刻的領會,希望各位讀者能花點時間看看這分享。

現年33歲的Abel 全職跑步十多年,半馬PB 62分鐘,10K不用29分鐘,這水平早已讓很多國家的選手望塵莫及。那天我跟他在實驗室作了個漸進式測試,從慢速開始,每3分鐘加速,他一直跑到 22km/hr (即2”44/ km) 才停下,此時測出的最大攝氧值 (VO2max) 是 83mL/kg/min ,實在令人吃驚。如果你在現場,大概都會被那刺耳的摩打輪轉聲震懾。

但大家可能沒想到,今次是Abel人生第一次踏上跑步機。

一位如此高水平的跑手從沒接觸跑步機聽起來好像不可思議,但事實上在人才輩出的肯亞國度裡,具他那樣實力的選手絕不少。要脫穎而出爭取較佳的訓練環境,甚至獲官方/商業資助出國比賽,談何容易。

在短短一個半小時的會面裡,Abel 對實驗室裏各式各樣儀器也相當感興趣,像到訪博物館一樣。即使只是一把普通的度高尺,在他的家鄉似乎已經有點罕見 (所以他一開始便說從不知道自己的身高),更遑論GPS錶、心跳帶、體脂磅、跑步機和DEXA這些天文數字的「奢侈品」了。還好,當我拿起豬咀面罩介紹VO2max 測試時,他想起曾在網吧上網看到偶像同鄉 Kipchoge 和 Kipsang 做過,一直很羨慕,更拜托我和同行友人待會要替他多拍幾張照片留念。

原來,在跑步機上跑一次步,對一位出身在全球最強長跑國家的全職跑手來說,已經是個 Once in a lifetime 的機會,實在有點諷刺。Abel還跟我提到,他的Hamstring 已痛了整整三年。我問他有沒有看醫生,他只攤開雙手苦笑説:

“No. I just run and keep training.”

生活在大城市裏,我們有的是選擇,只要願意付點錢,買裝備做治療,很多事情來得理所當然。但對大部分第三世界的選手而言,不顧一切練習是維持生計的唯一方法。大家只盼望能在有限的競技生涯裡,賺點獎金,買塊細田起間小屋,過些簡單安穩生活。Abel這趟得到好友安排來港角逐一場國際半馬賽,可惜未竟全功,最後僅僅輸給其他同樣衝獎金而來的非洲跑手。冠軍有$30,000,他,慢了十數秒,第四名,只有$2,000。機票和重慶大廈的住宿費蝕了,也無可奈何,畢竟這是職業跑步的遊戲規則。我們都羨慕電視機上的非洲跑手擁有上佳先天體格,跑得那麼快,但別忘記冠軍從來只有一個,你我看到的Kipchoge 和 Mo Farah 等成功例子只佔極少數,還有更多、更多、更多同樣值得尊敬的運動員一直默默耕耘,卻苦無機會。

説實話,這次測試讓筆者最深刻的並非親眼見識VO2max 83 和時速22公里,而是體會到一些我們司空見慣的事物,對世上很多人還是遙不可及。我們既要珍惜現在所擁有,也應努力反思如何能有效運用知識,令不同背景的人真正受惠於科技進步。單單鑽研理論並不足夠,擺脫象牙塔式思想,多點貼地關心現實社會需要,我想這才是未來更多研究學者應走的方向吧。

(在此衷心感謝本地精英馬拉松運動員徐志堅先生促成這次難得的無國界交流機會,互相認識彼此專業,推動本地跑手進步。祝願大家也能百尺竿頭,更進一步!)

bottom of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