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of page

【反思】邊樣運動最有效?

“Eric,其實跑步定游水效果好啲?”

“教練,我好鍾意打羽毛球,但係咪話剩係做Gym同Cardio先對減肥有用?”

“呀Sir,點解你俾佢地兩個既Program唔同嘅? 邊個好啲?” ——————————————- 我經常都收到這類問題。在科學研究中,我們可以設計一些實驗,把參與者分成數組,要求每組人在一固定時期內只作某種運動(和控制一樣的餐飲),再比較哪一個運動組別出來的平均效果最好。然後,我們便從能量系統、肌肉參與比例、內分泌因素....等等等等來去解釋所謂的 “研究發現”。

以上做法當然無錯,我也看過不少相關文獻,小弟現時的博士論文亦是比較HIIT跟傳統運動的分別。但這只是生理學實驗室的研究做法。在真實生活環境中,我們還必須考慮心理因素。舉個例子,就算我跟你說HIIT很有效果,其他人玩得好High,但如果你每次”逼”自己做完都痛苦得比死更難受,一點也不Enjoy,又或是擔心受傷沒信心去做,那麼你根本不會堅持下來。反過來說,如果另一樣運動的理論效果未必這麼“Ideal”,但你能非常投入,持之以恆,我敢保證得益都一定不少。 自主性(Autonomy)是近年國外運動健身界提倡的概念,意思是指要讓運動者自己參與 “選擇運動的過程”。You LIKE it, CHOOSE it and DO it. 當然,我也遇過一些自律性極高的學員或頂尖運動員是200%服從教練給予的指示,這時候你或許能”隨心所欲”。但經驗上這類人並不多。運動不一定是人生的全部,有更多人是抱着享受的心態來把運動融入生活。如果大家跟我有同樣想法的話,不妨考慮以下兩個簡單建議:

1. 在Plan一個運動計劃時,不如先想想自己鍾意做甚麼,不要”逼”自己去做一樣沒趣的運動。如果真的毫無概念(尤其新手),那麼你在起步階段除了可找有經驗的教練指點迷津外,也不妨先多點參與不同類型的活動,做Gym、跑步、游水、泰拳、TRX、跳舞、行山...等等等等,總之積極嘗試,再從中挑選一些最感興趣的,慢慢融入生活當中。日子有功,你除了會有身體變化外,也能讓你的心境開朗很多。

2. 教練跟學員定下目標和設計Program時,不妨先詢問他/她喜歡的運動模式,再用你的專業去分析是否切實可行,然後加以修改,提供兩個或以上的可行方案,讓學員”主動”參與選擇的過程。制定出最終方案以後,再在推行過程中不斷收集意見反饋調整。這個方能稱為最合適、最個人化的Program。

早前我分享過學員Abby和呀Lok的故事,會有更加具體的說明應用,有興趣不妨一看:

【Abby - 1年目標和變化】 https://goo.gl/qpwjJ1

【呀Lok - 發掘興趣】 https://goo.gl/k3PYcY —————————— 希望上述理論不會悶親大家。Take Home Message就是那張圖片:

The BEST exercise is the one that you ENJOY and will ADHERE the most. 有時我們都會被一些所謂的 “實在知識”所蒙蔽。嘗試跳出框框,你會有新的體會。

歡迎分享上述想法給你的朋友。😉

撰文: Eric Poon (運動科學博士生,認可體能訓練專家 NSCA-CSCS,運動生理學家 ACSM-EPC)

bottom of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