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和朋友到訪了一間健身室,看見下圖的情況,心裡都有點想法。
還記得以前第一次入健身室時,導師在講解任何動作之前,首先告訴我們兩件事 —「基本禮儀和安全」。健身室是講求效率的地方,每個人都想在最短時間達至自己的目標。但我們作為用家在便利自己之餘,也必須顧及別人,例如用過的工具器械須放回原位,棄置的水樽垃圾要自己處理好,這些都是最基本的禮儀和個人操守,用家在使用設施/參加會籍前也需要白紙黑字簽署守則同意書,如你不接受條款可以選擇離開,無需爭拗。把工具隨意丟在地上,除了會令大家都花費無謂時間來「尋寶」外,更會帶來嚴重安全問題,稍一不慎被重物弄至受傷,後果絕對不堪設想。
在康體風險管理角度,場地管理者亦有責任提供一個安全、合理的環境 (Appropriate Standard of Care),來避免因監管疏忽 (Negligence) 而在意外發生時面對法律負任(Liability)。舉例說:
人流管制 - 健身室容量有多大? 不同團體課堂有否相撞? 有沒有職員/其他方法統計時段人數? 設立容量上限是需要的,健身室「受歡迎」雖然是好事,但安全永遠是首要考慮。
職員監管 - 有否指派職員定時巡查? 會否有外人/不合資格的使用者溜進? 發生緊急事故應由誰人處理和負責? 有否定時進行衛生清潔和執拾?
清晰指示 - 工具的擺放位置是否清晰? 告示牌是否足夠? 器械旁有否安全使用說明供新手參考?
合理設施 - 啞鈴架的數量是否足夠擺放所有啞鈴?等待維修損壞的設施需時是否合理?過分殘舊的設施有否更換/直接掉棄來騰出更多空間?
紀律制度 - 對於影響他人、勸喻無效的使用者有否定立明確懲罰機制?
建設一個安全、整潔、高質素的健身室是需要用家和管理者兩方面共同合作。現實中有財政和人手顧慮,這是可以理解的。然而,對問題坐視不見,只不斷以「咁多年/其他人都係咁㗎啦」作為解釋實非良策。意外一宗也嫌多,奢華的設備絕無必要,但任何不合理、超出安全底線的文化風氣都需要正視(尤其當健身室經常用作教學用途)。否則,當新加入的會員有樣學樣,視之為常態,只會招致惡性循環,長遠對實質訓練效率、用家興趣和管理者聲譽都有負面影響。
以上問題看似小事一樁,純粹是個別健身室的安全管理不完善,有必要在此長篇大論一番嗎? 但從另一角度,若然行業牽頭者在此等「小事」上做不好把關,予人「求求其其、十年不變」的感覺,又怎能展現給大眾我們提倡的「運動專業、與時並進」形象? 不說太遠了,只寄望各健身室持份者也能多走一步,為大家熱愛的體育運動多出一分力吧。